很顯然,端木帝的選擇正是長公主的建議,作為長期被臣子掣肘的帝王,他受夠了皇權受制於相權的憋屈感。「景兒,你去擬個摺子,這朝堂不變,科舉制是推不動的。」
「父皇,不如先開始辦皇家書院,人才的培養終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有了皇家書院的鋪墊,以後的事情才好順理成章。」
「你不是建了許多書院?」
「兒臣辦的崇文書院,更多是為了讓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有個謀生的本事。我所說的皇家書院,是官辦的學堂,為的就是將來參與科舉,出仕為官。」
長公主雖然有太玄門的諸多支持,但是這些最好還是不要被人知道,她只打算在合適的時機,將一鼎道長培養的那些人才推到合適的位置上。為了國家,這些人才必須要有機會施展才能;為了小家,這些人必須明面上與他們無關。
看著端木帝和榮親王依舊有些不解的樣子,小王爺插了句話,「父皇,殿下的意思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條通天大道是您所給予的。」
端木帝若有所思,「景兒,你說的這些都是中央的的權利架構,那麼地方呢?」
「父皇,兒臣的建議是建立「三司」制,政使司、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為共同省級機構。權利需要制衡,地方的權利一分為三,誰也不能獨攬,這樣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他們無法造/反。」
政使司,主管行政、民政、錢穀之權;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之權;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、監察之權。行政、軍事、司法的三權分立,然後由中央統一進行監管,所求不過是地方的官員各行其事,這樣是為了實現統治者專權。
端木帝聽完點點頭,這樣的吏制結構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。不過軍權方面,他要再想想,不是每任帝王都那麼幸運,能遇到一個忠心耿耿的「太尉大人」。
再想到剛才所說的皇家書院,端木帝又問,「要等這書院先把人都培養出來,再改吏制?」
=quothrgt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gt.)
spangt: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