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西崖頓了頓:「我也是剛剛才想到的。寶順年紀還小,遠不到進軍隊的時候。倘若他能正經進衛學讀兩年書,對他也有好處。」
馬氏心中有些不以為然。衛學有什麼好的?他們家有謝文載這位探花才子在,曹、陸二位亦是飽學之士,哪個做孫子的老師,不比衛學的先生強?!況且,他們夫妻不是已經商量好了,要讓孫子在將軍們面前多露面,好保孩子進軍中做文職的麼?丈夫怎的忽然改了主意,也沒事先跟她商量一下?!
而海棠在旁卻很快就明白了海西崖的用意。
衛學,就是衛所辦的官學,跟縣學、州學、府學等是一樣的。學生被稱為軍生,成績好的也有廩膳生。課程有禮、射、書、數四科,其中「禮」包括經、史、律、詔、禮儀等文化課知識,「射」是指射箭,「書」是指書法,「數」是指算術。衛學招收軍中將士子弟,其中學得好的也有去考科舉的,但大多都會沿著父輩的道路,進入軍中任職。
理論上來說,天下所有衛所都設有衛學,但現實中還辦不到。肅州衛地處偏遠,近年又屢有戰事,已經是前線了,哪裡有閒心辦衛學?離肅州最近,也是肅州軍官子弟最常選擇的衛學,乃是甘州衛學,不但規模在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區內是最大的,就連師資力量也最好。
海礁因為家中有三位好老師指點讀書與書法,有二叔海長安指導射箭,有祖父海西崖教導術算,根本不需要到衛學去求學。海西崖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。
然而海棠卻明白,海礁接連發現了兩回奸細,立了功勞,海西崖不知內情,只覺得孫子的行為太危險了,擔心海礁會沉迷於這種冒險的立功方式,以後會出事,因此寧可把孫子送到甘州衛學去。相比肅州城,甘州是比較安全的大後方,海礁到那兒去上學,就沒有了冒險的可能。
海棠能理解海西崖的苦心,只是看著哥哥海礁那可憐兮兮的模樣,又忍不住為他嘆氣。
海礁還想著要利用上輩子的記憶多多立功呢,要是真的被送到甘州去讀書,他重生的優勢豈不就白費了?
海西崖看起來象是鐵了心要送走孫子的樣子,海礁千方百計想求祖父打消主意,折騰了一晚上,卻始終未能動搖他的想法,還被心情不好一臉不耐煩的祖母馬氏給攆回房間去了。海礁無奈離開,海棠左右瞧瞧,先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溜進了裡間,一副辛勤鋪炕的模樣,實際上早已豎起了耳朵,偷聽外間祖父母的對話。
馬氏好不容易等到了夫妻倆獨處的時間,就立刻抓著丈夫海西崖問:「咋回事?好好的你說要送寶順去衛學做甚?孩子長了這麼大,幾時離開過家?你就不怕他一個人在外頭孤苦無依?!你好狠的心!」
第35章 發愁
海西崖嘆了口氣,低聲向妻子解釋了自己的擔憂。
果然不出海棠所料,就是因為海礁接連兩次發現了奸細的行蹤,上報立功,如今又得了獎賞,海西崖擔心他會一門心思往軍官的路子發展了,甚至在進入軍中之前,就不停地去追蹤胡人奸細的行跡!
這是多危險的事?!
他們夫妻久在邊城,還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死於暴露身份的胡人奸細之手麼?如今眼看著海礁興致勃勃的模樣,他們怎能繼續放任孩子去冒險?!
馬氏很快就被說服了:「甘州……確實比肅州城要安全許多,寶順去了那兒,就沒功夫想啥奸細的事了。可孩子今年才十二,從小就沒離開過家。老爺你又要在肅州城多待幾年,難道真要讓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離家求學?好歹也要找幾個人陪著寶順去甘州,在那裡照看他飲食起居吧?」
這話是正理。可家裡有誰能陪海礁前往甘州呢?
他們兩口子當然是不可能的,但謝文載與曹、陸三位都有年紀了,又是文雅讀書人,體質偏弱,每逢季節變化總要生點小病。雖說他們也曾經在甘州住過,可要是讓他們來照顧海礁的飲食起居,還真說不好最後是誰照顧誰。
家裡的下人也不多,除了崔伯一家三代,就只有金果了,臨時再買人僱人,又怕新來的靠不住,會讓孫子在甘州受了委屈。
最後只能考慮海長安一家三口了。
海長安夫妻都曾經在甘州生活過,對當地還算熟悉,論武力和細心,都是上上之選。正好甘州比肅州城更繁華,資源更豐富,也更有利於小石頭病後休養。
海長安一家,把金果帶上,再添幾個護衛沿路護送,也就差不多了。要是到了甘州後,海長安夫妻便還覺得人手不足,大不了再僱人就是了。海礁也是懂事的大孩子了,進衛學後不會太讓叔嬸操心的。
海西崖迅速拿定了主意,只是馬氏還有些擔憂:「這樣行麼?若是長安帶著寶順去了甘州,家裡就只剩下額們幾個老人了。萬一出點什麼事,連個能出面幫忙跑腿的年輕人都沒有……」
海西崖不以為然:「在肅州城能有什麼事呢?衛所里的年輕人應該都不介意幫我辦點小事。更何況,家裡還有崔忠和大壯父子倆呢。有需要年輕人跑腿的時候,讓大壯出面就是了。」
大壯是僕從,並不是所有事都適合出面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