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頁(1 / 2)

楊秋池忍不住笑了:「首輔看重地方為官經驗,引韓非子的話教訓你,倒是飽含了他的苦心。不過,他中進士之後做庶吉士,進翰林院,也沒機會似你這般到地方歷練。」

楊秋池是張居正同年,且年齡比張居正稍長,他拿張居正開玩笑可以,但其他人可不行。別說縣丞和主簿不敢吭聲,哪怕是陳鵬,也不敢胡亂回應。

楊秋池又道:「當年,首輔一次和我閒談,曾遺憾於沒有到地方做過親民官。他讓你到地方來,也許是為了彌補他的遺憾。」

楊秋池這般說,真真假假,誰也不清楚了。不過所謂的到地方歷練,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陳鵬殿試時的名字不夠靠前。名次靠前的,都直接進了翰林院,無比清貴,可不是知縣能比的。

縣丞和主簿只是在心裡想:京中候缺兩年,原來是在內閣歷練。常人往往認為候缺越久的,越是沒有關係的,越容易被踩捏,誰想到眼前這位,卻根本不走尋常路。

楊秋池卻沒注意到他們的心思,道:「有人說本朝非進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內閣。可你們吉安的楊文貞先生可沒中過進士啊!」

楊秋池所說的楊文貞,乃是吉安府泰和縣的楊士奇。楊士奇歷經五朝,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,任首輔二十一年,與楊榮、楊溥一同輔政,並稱「三楊」。文貞是他的諡號。他並沒有中過進士,而是被翰林修撰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薦,才入的翰林院。

楊秋池說這番話,是安慰陳鵬,儘管沒有進入翰林院,也不要灰心,依然有入閣拜相的機會。

縣丞和主簿聽了,愈發感受到了楊秋池對陳鵬的器重。

舟行湖中,如人在畫中。

看到湖光粼粼,垂柳依依,遠處青山如黛,近處田連阡陌,楊秋池的興致不由上來了,吟誦道:「肩輿豈不穩,萬象非我有。呼童換馬來,湖山落吾手。」

楊秋池所誦的,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的詩句。楊萬里就是吉水人。

主簿平日裡喜歡吟誦詩詞為樂,此時終於找到了插嘴說話的機會,忙道:「誠齋先生這四句詩氣勢非凡,也只有督學大人這般,才能不墮此詩的氣象。」

主簿不著痕跡的一個馬屁過去,讓縣丞有些落後。他撓了撓已經半禿的腦袋,可惜並不曾記誦太多的詩句,只能幹著急。

楊秋池聽了主簿的話,微微一笑,道:「解學士曾言,誠齋先生文章足以蓋一世,清節足矣勵萬世。我們這些做官的,還是要多做些為國為民的事情。」

縣丞知道解學士便是解縉,終於找到了發言的機會,忙道:「督學大人所言甚是。另外,解學士的家,就在這鑑湖湖邊。」

幾個人正在船上閒談著,忽然聽到湖邊傳來喧鬧之聲,原來是一群孩童拿著盆、桶等物,正在往岸上挑水。一叢叢樟樹之中,有幾處房舍顯露。

楊秋池一指孩童喧鬧的地方,問:「那裡是何處?」

無論是陳鵬還是縣丞、主簿都答不出來。

還好撐船的船夫是本地人,聽了大人問話,壯著膽子回答:「那裡是鑑湖社學。」

楊秋池一聽「社學」二字,頓時來了興趣,勒令船家:「靠岸,我們去社學看看。」

陳鵬、縣城和主簿都暗叫「糟糕」。這處社學,不好好教書,怎麼反倒顯得亂糟糟的?他們有心阻止楊秋池上岸視學,卻已經來不及了。

第33章

督學考校竟然和首輔的見解一致……

這一日的天氣很好,晴空萬里,風和日麗。

中午散學後,曾夫子並沒有如往常一般去睡午覺,因為學童太吵了。

就在昨日,林豐不知從哪裡帶回來一些種子和秧苗,帶著學童種在了新開墾的土地里,甚至曾芸芸和肖平都參與了進來。如今,這些學童又在林豐的鼓動下開始澆水。

平日裡,學童們的樂趣來自玩鬧,這是這段時間卻來自這些莫名其妙的勞作。大夏天裡,哪怕簡單的澆水,也被他們折騰出了鑼鼓喧天的感覺。

曾夫子看了,只覺得心累。

好在,曾夫子的老母親耳聾,聽不到這些吵鬧聲,否則可能被鬧得背過氣去。

無聊之餘,曾夫子忍不住觀察這些學童。他發現,大多數學童看似唯林豐馬首是瞻,但他們真正的領頭人是曾芸芸。

散學之後,還沒出屋,早已有學童搬好凳子放在樹蔭下等著她坐。一直好好讀書的解鑒每日都專門為曾芸芸帶來茶水,如今正小心地伺候著。

曾芸芸一邊和肖平閒聊,一邊指點:「這裡水多了,那裡水少了。」十三歲的小孩子,仿佛是種過好幾年莊稼一般。

最新小说: 【女攻/总攻】肉浪翻飞 学长他和想象中不一样 姜四娘重生日常 高中生被肏日常(乱伦np) 因果缠(又名徒儿真棒)师徒np 傀儡 尝试减压的肉短篇(可能有中篇) 小千岁 糟糕!新买的机器人和哥哥共感了(骨科1v1) 系统每天都强制我H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