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小的立即就去!」程廣接了銀子,迅速離開了程家集。
經歷了這些事,程念也不願意肖平和曾芸芸在此多住。雖然不舍,可是雨停之後,她還是勸兩個孩子離開。
「母親,你不隨我們回去嗎?」肖平問。
「你外公暫時還未答應。不過你放心,有你三舅在家,母親不會有什麼事情的。」程念安慰道。
對母親的軟弱,肖平十分無奈,可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規勸她。
程恩送來的一百兩銀子,曾芸芸早已給了他,理由是拿著太沉了,累。
肖平要給母親留下了五十兩,可是程念拒絕了。她對兒子心懷愧疚,怎麼可能再要孩子的銀子?而且,縣尊也說了,這銀子是給曾芸芸的。
程意道:「平哥兒,姐姐在我這裡,你還不放心嗎?有什麼缺欠,還有三舅呢!銀子你和芸芸收好,好好讀書才是要緊的。」
肖平看到母親的意志很堅決,只好將銀子小心放好。在曾芸芸的灌輸之下,他已經有了深入骨髓的念頭:讀書是很花錢的。
另外,他還告誡自己:一定要努力上進,不能辜負了芸芸的心意。
送走了陳知縣,下午的時候,程意又將肖平叫了過去。
「平哥兒,這兩日你也看到了,讀書有了功名,才能做大事。科考上,你還是要努力。要做好準備,參加明年的縣試。」程意雖然戴著眼罩無法視物,但是和肖平閒聊時,手中依然捧著一本書把玩。
縣試一般都是每年的二月開考。對肖平來說,還有時間。不過若是奔著考中的目標去,時間就有些緊張。
「想考童生、中秀才,要讀的書很多,《四書集注》、《五經》傳注、《周禮》、《孝經》、《春秋三傳》《戰國策》《國語》《唐宋八大家文集》《文選》等都要熟讀。我已經將書單列好給你。當然,社學中的先生也會告訴你這些。」程意說著,遞過來一張紙,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書目。
肖平的記憶力很好,看了兩遍,就全部記牢了。
「另外要記得,每個參加科考的讀書人,都要從五經中選擇一經作為本經,縣試、府試時便可以選擇本經答題。我的本經是《詩經》。不過,我最近眼睛不好用,不便教你。你還是要隨老師好好好學。」程意又道。
這一點,肖平倒是有所耳聞。多數讀書人拜師,都是老師的本經是什麼,學生的本經就是什麼,這樣才便於學習。不過曾夫子上課,卻從未提過這個。也許是社學內的學童,暫時還涉及不到這一點。
「可不可以取巧呢?不如只讀《四書集注》和本經,然後仔細揣摩八股時文?」肖平突然問。這是他在文峰書院讀書時聽到同窗談起的突擊之策,不過曾芸芸明確告訴他了,這種突擊,管不了長遠。
「也有極少讀書人是這樣做的,並且考中了秀才。可是這樣,再進一步就很難了。」程意猜這是別人提出的,肖平不可能想到這一點。他的觀點倒是和曾芸芸一致。
從程意房中離開,又待了一晚,肖平和曾芸芸便要返程了。
用過早飯,便到了離別之際,肖平與母親自然又是一番神傷。
「母親,待孩兒考中秀才,前來接你。」肖平臨走之時,在地上一跪,便帶曾芸芸上了牛車。
程念站在門口目送二人很久,忍不住泫然淚下。她的腦海中,滿是兩個孩子趴在桌上往嘴裡扒飯的情景。
「平兒,你不吃飯,總盯著芸芸看做什麼?」
「母親,我看芸芸吃飯這麼香,便覺得開心。」
「芸芸,你把這塊肉吃了吧。」
「我不喜歡吃肥肉,還是平哥哥吃吧。」
當年,曾芸芸被肖山帶回來之後,兩個孩子都特別小,還因為搶吃的斗過嘴。如今,兩個人卻好得不得了。
因為他們太好,程念才能稍稍放心;也正是因為他們太好,程念又覺得捨不得。
可兒子長大了,終歸是好事。
這次趕車的不是程勇,而是程勇的兒子程成。
程成今年已經有十六歲了,在當時已經算成年了。他長得和他父親程勇很像,都老實憨厚。
肖平過去曾見過他,彼此認識。
程成道:「平少爺,我爹上午被乾少爺派往縣城了。所以我送你回文峰村。」
肖平點點頭,道:「有勞成哥兒了。不過趕路不要著急,慢些走就是了。到文峰村不算太遠,時間足夠你返回。」
程成應承下來。
昨日剛剛下過大雨,路上的泥濘如今被曬乾,結成了起起落落的塊狀,反倒是異常顛簸。
和程勇相比,程成的話要少了許多。他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趕車上,偶爾開口,也是指揮牲口。
肖平和曾芸芸並排坐在牛車上。和來程家集的時候一樣,二人的手輕輕地牽在了一起。雖然車子在顛簸之中不斷地發出「吱吱呀呀」的聲響,但是兩個人的心卻安然而靜謐。
車行了一半的路程時,慢慢停了下來,原來是前方的路被堵住了。
原本剛好能容一輛牛車通過的彎道,被一塊從山壁落下的大石頭堵住了一半。另一側,則是一片山崖,從上往下,都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藤草樹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