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非就是吏制變革,要不是父皇一直拖著,這事兒早就解決了。」
端木帝毫不掩飾他的厭惡,「孤對著那群人的蠢臉幾十年,實在看膩了。說說看,你們是什麼想法。」
「父皇,有些官員還不到罪無可恕的程度,不如給他們個機會將功折罪的機會。」
這說法比較委婉,其實就是為了新老過度。一次性換掉現有的全部官員,很可能讓有人些人伺機鬧事,何況這科舉選出來的人也不夠填滿這些空缺。
「科舉,孤打算每三年舉行一次,等這些人換的七七八八了,又要如何是好?」若是二三十歲考中,還可以在朝為官二三十年,但是這官位可不是能隨時新增的。若不是考慮新人的安置問題,端木帝本來打算頭幾年,年年開恩科。
長公主看了眼一旁的太子,問「你覺得左辰彥、聞人瑾、澹臺曉博、徐耀輝四人如何?」
太子很看好這幾人,也知道端木帝對他們幾人後續的安排,但是長公主這問題,他靈光一現,「皇姐是說讓舉子先去各城池,從小官做起?」
不是官大官小的問題,而是實務經驗的積累,這四人鍛鍊了幾年再回來,絕對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。考過了科舉的書生,也依舊是書生,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合格的官員了。
長公主的這些感悟都是來自瀚海城,瀚海城內的所有官員都要親自去接觸實務,然後才能正式擔任官員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一個管農業的官員,連麥子是幾月耕種都不知道,這能管好嗎?
科舉考試雖然不像特科那樣對專業度要求極高,但是對算學、農學、土木學也要有基本的了解。這樣選出來的人才不至於只會掉書袋子,再把他們放到最基層的地方,體驗真實的民生,他們才會不把問題理想化。
「景兒,依你之見,這些人要外放多久才合適?」
「至少三年,三年間由朝廷對其進行考核,根據考核的結果再行安置。若是有的人不擅長當官,可考慮讓其進入官學,若是連教書都做不好,那就淘汰。」朝廷不養無用之人,給了機會,能不能抓住就看自己了。
「太子怎麼看這個新舊過度的安排。」
「父皇,這這些年我們對各地的官員都有考核。對於那些罪大惡極或者又蠢又壞的,就地革職論罪;對於那些犯錯以後認錯、改錯的,可以網開一面,有能力的暫且繼續任職,無能的直接讓他們請辭。」
榮親王這些年也沒閒著,他可是整理了端木國大小官員的功績簿,揚城、雅城算是全軍覆沒,其他地方總還有不少可用之人。=quothrgt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gt.)
spangt: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