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有意思了,官辦的自然該是官管,總不可能是民管,但是現在的吏制沒有這樣的官位,所以就是要新設這樣一個官位了嗎?無論這官是什麼,想來一定不如九卿的位置高,定川王是在側面詢問他的想法嗎?
「三公九卿中,確實不曾有人管過報紙,畢竟這報紙也古往今來第一道,也不知誰能有運氣參與報紙這件盛事。」
小王爺笑著說起了這報紙的意義和管理的辦法。陛下雖然屬意有聞人大人接手,但是這樣需要他又本事能接下這差事。
報紙最大的*七*七*整*理特點在於時效性,端木帝希望藉助報紙的力量區削弱現在掌權的世家的影響力,君權與相權的博弈不僅在於朝堂,更在民間;長公主則是想用報紙去開啟民智,讓這個古老的封建王朝走的更遠、更好一些。
小王爺本來是無所謂的,但是有了楊李氏那樣案子,他又覺得這報紙可以幫助很多的人,多一點教化,多一點仁愛總是好的。
「王爺,這刊登的內容下官能理解,但是為什麼要有五個主編呢?」
「因為人皆有私,任誰也不能確定眼下公正的主編能不能一直這般公正。再者,人都有自己的偏好,不是自己所喜歡、認可的,就一定是錯的嗎?五個主編,三人贊成方可刊登,為的就是最大化的公平。」
與其相信人,不如相信固定的程序設計。
聞人大人也是認可這個觀點的,只是他想的太短淺了,本以為這是端木帝為了控制民心的一種工具,「當真會有人無償投稿嗎?」
「只多不少,屆時恐怕就要辛苦各位主編了」,這世上比起錢財更動人心的便是名聲。
「還有一事,便是這報紙的製作耗費幾何?」
這是擔心報紙的生意不能自負盈虧,又怕劉世賢卡著不給銀子。「如今坊間流傳的第一份報紙已經賺了百十餘兩。」
這麼多?那一份報紙不過幾十文錢,不認字的人也不會買,這居然能賺錢。定川王似乎沒有提及這報紙最重要的兩個環節,製作與流通。
看出聞人大人眼中的疑問,小王爺淡淡開口,「製作之事無需擔心,陛下自有安排。至於這流通,有官道、河道、千里行,自然也不會成為問題。」
「王爺,下官斗膽一問,這報紙究竟為的什麼?」
「簡單點說,讓老百姓知道好壞,也能學點有用的東西,要說人人都去學堂,那怕是痴人說夢。說的美好一點,就是有志之士有地方去展現自己的才華。本王從不認為,這天下求學的人都能學到所求的東西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