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少承的婚事也定下了?」
「還沒有,不過也差不多。我估摸著父皇是想看看這次特科的情況,看看澹臺家的誠意究竟幾何。」端木帝的訴求可不是口頭上的支持,而是實實在在的支持。這次的結果,應該能讓端木帝滿意,剛好三皇子的婚事定下後,也可以定下四皇子的婚事了。
一切都走向了正軌,長公主曾今所擔心的一切都不會再發生。但是,突然間,心裡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,她好像突然失去了前進的方向。
小王爺感覺到她的低沉,拉過她,讓她坐在自己腿上,親親她的耳鬢,「怎麼了?」
長公主順勢靠在他肩上,「我也不知道,只是突然有一點茫然。澹臺家這次表現很不錯,後續的科考指定教材交給他們應該是沒問題的。」
小王爺琢磨了一下,大概明白了,「小景,科舉不是萬能的。即使當初出仕之時,所有人都是心繫天下,但是隨著手握大權,很多人會變的。而且科舉的普及並非這一兩年就可以完成的。」
「總會有完成的那天不是嗎,科舉的以後又和我有什麼關系呢?」長公主一早就打定主意,等到天下大定時,她就會抽身離開朝堂。
「朝堂這些事,本就不該你我費心,但是人這一生,總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。小景,我們藉助科舉推動的不只是吏制,更是算學、工程學和農學的發展。你說會不會有一天一畝地的產出比如今翻上幾倍,會不會有一天我們早的堤壩百年不倒。」
小王爺給長公主的描繪的是千百年以後的世界,但是所有的結果都是先從開始開始。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就,有的都是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。
長公主聽著聽著,就發現,原來他們還有那麼多可以做的事情,心裡那種虛無的感覺好似在不經意間就沒有了。
再等二人上朝,就是李丞相等人賣力「舉薦」三皇子妃,恭親王王妃的時候。
看著這些朝臣激動的模樣,不知道還以為他們是在為自家兒子挑媳婦兒呢。真的以為選了中原城的守將,這中原城的兵就歸屬於他了嗎?
中原城的兵並沒有真正的經歷戰場,雖然有二十餘萬,但是這戰鬥力不值一提。處在涼城、江城之間,想要打到帝京那有那麼容易。
再者,這些兵會不會全都跟著反還是個問題。長公主和小王爺早就知道端木帝會同意的,畢竟這是他默許的,借著三皇子的婚事,看看能釣出多少條大魚。
原本李貴妃的計劃是製造一場意外,讓恭親王與這胡家的女兒不得不成婚,但是這法子終究對名聲有礙,胡將軍那邊似乎也比較介意這個。所以李丞相思來想去,還是選擇了直接舉薦,天家無私事,朝臣舉薦合適的人選也說得過去。
不過為了能成,多少要與端木帝做些妥協了,端木帝想要在全國推行科舉,這是他們不可能讓步的。不過特科倒是無妨,一些雜學影響不了大局,對於那些利益受損的、依附他們的世家從其他地方找些補償就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