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丞相等人怎麼可能同意通過這樣的方式選拔官員,「陛下,此舉不符合祖制。」
祖制就是察舉制,也正是這些利益既得者的維護自身利益的根本保障。
「孤沒有說廢除察舉制,只是察舉制的出發點是一個人的德行。如今看著大司馬等人,故覺得只有德行是不夠的,無論是算帳、興修水利、甚至是種地,你們這些「德行高尚」的人都不會。」
大司馬劉世賢頭上這頂無能的帽子,是想摘也摘不掉。「陛下,不能僅因為算學就授人官職,德行才是根本,科舉之法本末倒置。」
長公主接過話來,「大司馬,這科舉之法首先排除了作奸犯科之人,然後一樣要通過史學、明經和明法的考核,甚至多了個算學的技能考核。你憑什麼說這樣學出來的官員德行不佳?」
除了參加科舉之人不限出身,你們能拿出什麼理由來反駁呢?
所有人心裡都明白,如今端木帝可不想以前那般好欺負,若是他強行下旨,這事兒會怎麼樣,還真不好說。李丞相看著朝堂上的長公主,眼神陰森森的,此女就不該留下,留到如今反倒成了禍患。
觀端木帝的意思,這科舉制必是要執行的,但是這滿朝官員不配合的情況下,執行又能怎麼樣?
「陛下,非察舉制出身不可為官,但是陛下如果一定要行這科舉之事,臣等也不敢忤逆。」這話的意思是,皇帝一意孤行,他們這些臣子也沒辦法,但是後面除了事兒就別找他們了。
李程祥站了出來,「陛下,朝廷的官員目前沒有空缺。」
這話聽起來就是個陳述,但是是嗎?端木帝似笑非笑地看著他,李程祥倒是比之前長進了不少,不過無妨,「選官」本來就不是這次的目的,「官員沒有空位?無妨,那就選吏吧。」
這吏以往都是他們直接安排的人,都是各世家的人,這吏的撤換可不算麻煩,何況端木帝是從「算學」入手。
端木帝沒給他們思考的時間,一口氣宣布了他的安排。這是科舉*特科的第一年,由長公主擔任主考官,由澹臺家、聞人家、左家等家族的名士來負責此次的科考試卷的評審。
聽到這些熟悉又陌生的世家,李丞相等人的臉色都黑了,端木帝是什麼時候招安了這些世家?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浮現在他心頭,端木帝這突然的出手,不顯山不露水,但是卻給了他們最大的威脅。他們把持著朝堂,肆無忌憚的將權利緊握在手裡,因為所有在朝廷的人利益是一致的。
但是這些沒有進入利益圈的世家,與他們可不是一條心的,如果端木帝用這些世家去替代朝堂上的人呢?察舉制並不能將這些人完全排除在外,畢竟世家之間多少都有著姻親關係。
還有聞人家,這聞人大人雖然只是個無甚實權的典客,但是他終究是九卿之一,這人竟選擇完全倒向端木帝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