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在做事兒,但是這審訊、結案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?
小王爺也不糾結,如果李丞相、大司馬他們當真在每個環節都這樣嚴密,那麼這次也輸的不虧。「第二批次的糧食呢?江城、揚城、中原城,劉大人找的是哪些商賈,說不得本王恰好認識呢。」
負責江城的是陶大人,負責中原城的是姜大人,負責揚城的是屈大人。
先是陶大人,他很是氣憤地說,「下官去了江城直奔當地最富庶的商賈之家,徐家。下官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但這徐家油鹽不進,無論下官怎麼說,他們拒絕將糧食賣於朝廷。」
小王爺早在劉世賢說到江城的時候,就猜到這事兒肯定會牽扯到外祖父一家,不過無妨,此事他有準備。「陶大人,本王的外祖父曾遣人來問我,說是帝京有官員去強征糧食,原來是你啊。」
「休要胡說,下官是奉命去買糧食的,因朝廷暫時無法拿出銀子,所以下官同意先打白條,待到日後再支付銀子。」
「陶大人的官印可直接要來數十萬石糧食?倘若本王的官印是不是可以要來百萬石糧食?」
這陶大人跑去徐家,既沒有官府文書,也沒有其他證件,就想憑藉他個人的官印打個白條換來數十萬石糧食,徐家怎麼可能同意,這與肉包子打狗何異,何況誰不知道大司馬是李丞相的人呢?
「長公主在外平叛,我等本就應該上下一心,怎麼可能因為一點私利而枉顧大局。」
聽聽這話說的多漂亮,實質上不就是道德綁架嗎,朝廷有錢、有糧,官員找商賈白*嫖?小王爺冷笑一聲,「本王有三問,一問陶大人可知,你無權代表朝廷,二問陶大人為何只找徐家,三問陶大人在江城吃喝玩樂時可曾記得遠在魯城的大軍。」
李丞相終於抬起了他那高貴的眼皮,定川王居然讓人查了這陶大人的行蹤?這是為了有備無患,還是為了今日的有備而來?他果然沒有看走眼,這定川王才是他們的心腹大患。
小王爺可不給陶大人思考的時間,他當即請了徐家二爺、端王世子端木華藏、江城大糧商蘇萬千來。徐家二爺此行只為證明他徐家一心向著朝廷,他要怎麼證明呢?
「陛下,我徐家雖是商賈之家,但是國之大義不敢忘。定川王擔心長公主殿下出征的糧草不足,早就傳書於我等,我徐家主業是漕運和絲綢,手上糧食並不多,但是也傾盡全族之力湊出五十萬兩白銀,全部買了糧食送至定川王處。」
說罷,徐二爺將他徐家與蘇萬千以及其他幾位商人的簽訂的契子呈了上去。小王爺補了一句,「這糧食本王收到了,也送至了長公主殿下處。」
蘇萬千上前一步,「陛下,徐二爺所說屬實。草民同樣是商賈,有感於徐家的高義,這糧食的價格我都是按照八折賣給徐家的。」